間質幹細胞
(MSCs) Mesenchymal Stem Cells
源於胎兒早期發育之胚層中,屬於多能幹細胞,具有高度自我更新(Self-renewal)、增殖(Proliferation)與分化(Differentiation)的能力,可分化為神經細胞、骨骼細胞、脂肪細胞、肝臟細胞等。
較易於分離與培養、體外增生速度較快的特性,使得間質幹細胞在細胞治療的臨床應用,可行性大幅提升,當人體體內組織、器官受損時,間質幹細胞能進行修復,改善目前束手無策的重大疾病。
MSC成為幹細胞研究的重要課題
過去幹細胞儲存銀行都是新生兒的權力,因為成人無法再儲存臍帶、臍帶血或乳齒…等幹細胞的機會,隨著多能幹細胞技術發展,可自骨髓、脂肪、牙齒、臍帶、臍帶血、羊膜、胎盤…等組織中分離出來,本身的低抗原性,不用像造血幹細胞要捐贈者和病患的相當吻合度(HLA match),不需經過免疫配對(immune matching),因此可作為現成的異體幹細胞產品。由於萬能幹細胞、全能幹細胞的取得十分不易,且有道德上疑慮 (目前尚未有國家開放胚胎幹細胞作為臨床治療使用),因此近年來,多能幹細胞中的間質幹細胞 (MSC),成為眾多基礎研究的主要對象。
間質幹細胞優勢
取得來源
間質幹細胞的取得來源較多,且分離相對容易。
分化能力
間質幹細胞培養速度快,可分化成人體內多數器官組織及細胞,如脂肪細胞、硬骨細胞以及軟骨細胞。
體外培養
間質幹細胞具黏附特質,可於體外培養時貼附於塑膠培養皿上。
免疫調節作用與抑制能力
幹細胞能在體內發揮免疫調節作用的能力。已有研究證明,其免疫調節能力可有效降低異常免疫反應。
未來醫學應用
運用間質幹細胞體外增生與分化能力,在未來醫學應用上,如組織工程、再生醫學、細胞療法等領域,成為技術發展的重要關鍵。
臨床上的應用
- 造血系統疾病
- 糖尿病
- 類風濕性關節炎
- 組織壞死
- 肝硬化
- 神經退化
- 帕金森氏症
- 阿茲海默症
- 脊髓損傷
參考資料
- 幹細胞簡介-從造血幹細胞到間質幹細胞/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醫事部 巫康熙 副院長 (http://web.csh.org.tw/web/cshmagazine/?p=3821/ )
- Amit, M. ItskovitzEldor. (200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