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生治療

(PRP) Platelet-rich Plasma

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,又稱之為增生療法、回春療法或再生醫學療法。是抽自己的血液,離心後抽出其生長因子,利用自身的多種生長因子,注射到患處,來促進血管新生以及組織修復與再生,對於組織的修復比傳統復健或藥物來的更快更有效。
可針對關節、肌腱、韌帶、肌肉、筋膜、神經等疼痛根源進行精準治療,是改善關節退化、運動傷害、慢性損傷、神經壓迫等疾患之非手術療法。



PRP發展歷史
PRP跟玻尿酸最早都被用在賽馬身上,前者治療馬匹的肌腱與肌肉問題,後者用來潤滑賽馬的關節。根據文獻紀錄,PRP真正用在人類身上是始於1987年的心臟手術,後來才逐漸應用在其他受損組織的治療。
 
PRP治療新觀念:以再生強化取代消炎止痛
大部分的慢性疼痛,是源自軟組織弱化或損傷而導致肌骨結構不平衡,但這些組織往往並沒有發炎細胞存在,因此治療應首重修復軟組織損傷,而非一昧地消炎止痛。PRP即是針對軟組織的損傷,以再生強化作用促進生物力學結構回歸平衡穩定,使得疼痛問題得以解決。
PRP對於神經損傷的幫助
神經受傷後要恢復的關鍵:要有一個媒介來讓神經持續搭橋鋪路、要持續給予神經訊號讓神經再生。半黏稠的PRP液體剛好兼具這兩個優點,正確的把PRP注射在關鍵的部位,PRP能在局部釋放出生長引子,吸引身體的神經修復功能;另一方面半黏稠的PRP也擔任一個引子讓細胞能持續生長。除此之外,PRP還可以減少細胞的自殺程式、增加血管生長、降低局部的過度發炎。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,適當的PRP可以輔助神經的再生。​​​​​​​
 
血液淨化-適應症
  • 各類神經狀況,包括:腕隧道症候群、尺神經病變、橈神經病變、肩胛上神經病變、臂神經叢壓迫(胸廓出口症候群)、膏肓痛(背胛神經病變)、總腓神經病變(垂足)、坐骨神經痛、梨狀肌症候群、鼠蹊部/髖關節疼痛、慢性腳踝扭傷(淺腓神經)
  • 外傷導致周邊神經損傷
  • 慢性疼痛,周邊神經夾擠/病變

增生治療Q&A

Q
什麼情況或部位適合做增生治療?
肌腱、韌帶、關節退化或損傷。
Q
每個人打PRP都有效嗎?
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,PRP是取自身上的血液製成,因此每個人注射的效果會有差異。若病人有免疫疾病、血小板異常或凝血功能障礙等相關的疾病,也不適合PRP治療。
Q
PRP還有其他應用嗎?
有些研究認為PRP還可以加速創傷後骨折的癒合,但目前的研究大都必須搭配自體骨、人工骨或組織工程支架同時使用,並且多數屬於動物實驗的證據。目前研究報告的結果參差不齊,因此尚無明確的結論。
Q
PRP與玻尿酸差別在哪?
以膝關節為範例說明:在台灣最常用 PRP 的治療為膝退化性關節炎。
PRP是利用血小板的生長因子,修補肌腱韌帶及軟骨組織。屬於再生治療。
而玻尿酸主要針對關節腔內治療,是以補充機油用來潤滑消炎止痛的概念。
御美妍診所提醒您
治療後效果會依個人體質、生活作息而有所不同,需以醫師親自專業評估說明為準。本網頁以介紹醫療新知與衛教宣導為主要目的,非為廣告內容。